找到相关内容1954篇,用时4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声闻》中“唯”之用例考察

    皆知的。但是,主张「唯识」思想的  瑜伽行派之根本论书《瑜伽》(以下简称《瑜伽》)  中,所有的「唯」之用例是否都是与「唯识」思想有关﹖这  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。因此,本稿将以《瑜伽》中之...』935~49.  Suganuma, Akira(菅沼晃)  ──.1970.「五法说?研究︰ 特?瑜伽.显扬圣教  .中边分别论等?中心? 」(A study on the  Panca-...

    惠敏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12670853.html
  • 佛教各宗对净土分类的看法

    土,在旧经论中是七以  上的菩萨才能分证他受用土,但是新论 (瑜伽) 说,  三的菩萨就能往生,所以下品凡夫的往生,是没有办法的  ,若得往生者,此意即知是「别时意趣」说,所以劝人求生  ...因为本而造故。江北之,以彼菩萨在八以上法  242页  身位发愿,无漏业为本而造,故亦名报土。」吉藏大师以通  别二,而折衷二说。由通门来谈一切之土,都由造因而来  的,所以皆是报土,但由别门...

    宏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540871071.html
  • 唯识与四缘十因之研究

    除异熟因,余五种因性,不应道理,由有三种过故。……  」又云「诸法种子是因缘」  179页  。则该言因缘者亦唯是种子,余非也。瑜伽第五,五  十一,三十八等卷,亦皆说唯种子是因缘性。  摄大乘...现行熏成种义。又瑜伽  第五十一亦引此经作如是说。  2.等无间缘:此缘虽八现识通有,但有通三界九与  不通三界九之别。第八阿陀那识与第七转识之等无间缘,  皆通三界九;因阿陀那识死生三界,...

    雨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50971202.html
  • 无着的学说

    ,  是大乘阿毘达磨经、解节经----解深密经----十经、般若  经、波罗蜜藏藏经、囗佛略经、百千经等;论者,是中边分  别论、大庄严、分别瑜伽瑜伽等。所引用的经  论若从无着的素养上...论议品。但同是搜拾瑜伽的法  相,及不时加入大乘阿毘达磨经而组成的。其大体的倾向  ,类似小乘论藏的舍利弗阿毘昙论和品类足论,所以古来亦  有人称其为论藏组织的典型,而奉为规范。世亲的大乘百法  ...

    昙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51571214.html
  • 演慈法师:弥勒信仰概述(1)

    整整三年了。”   玄奘法师来到那烂陀寺后,跟戒贤大师学诸论五年。在那烂陀寺五年中,是跟随戒贤大师,学唯识宗,瑜伽、五明、中论、百论、显扬对法论、大乘庄严、辨中边论、金刚般若论、分别瑜伽等。...菩萨早就见过弥勒菩萨,请弥勒菩萨讲瑜伽。此可见婆薮槃豆法师传,传上说:“虽得小乘空观,意犹未安,谓理不应止尔。因此乘神通,往兜率陀天咨问弥勒,弥勒菩萨为说大乘空观,还阎浮提如说思惟。”   又说:...

    演慈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05171697.html
  • THE PROBLEMS OF THE AATYANTIKA IN KUEI-CHIS PPHV

    theories from LAS( 楞伽经 ), MSA (大乘庄严经论 )and YCBH 瑜伽 )etc., but also ..., 大乘庄严经论 ) vol.1., and YCBh (Yogaacarabhuumi, 瑜伽 )vol.21.for the purpose ...

    Ah-yueh Yeh

    |english|buddha|buddhism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42672991.html
  • 张元隆:佛法的安心之道——佛法运用于管理与谘商之探讨

      瑜伽九十四卷云:有四种法,于现法中最能长养诸根大种。 云何为四?一者气力,二者...人力资源管理的范畴,如何运用佛法协助现代人舒解压力,消融烦恼,进而探索生命意义,寻求安心之道,虽然缘起是在非营利机构的管理中使用,但对包含宗教在内的广大社会民众,应该具有相同的参考价值。前美国慈氏学苑...

    张元隆 ( 台湾中华佛学研究所)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论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72473334.html
  • 周叔迦:杌人集(1)

    三佛出世久近,大小乘经论或不同,唯后四佛出于贤劫则一也。文云今此劫中已七佛者,误也。  年岁渐短,经数千百载间,乃至朝生夕死。据《阿含经》、《俱舍论》、《瑜伽》等,并言减劫之末,人寿十岁,斯为最...乃回投凭师,听于《》。南游漳澄,于隐公所偏听四分。又从安、游、荣三听《杂心义》,嵩、林二学《成实》。周世灭齐,二教沦没,乃潜形世壤。开皇三年敕立僧官,举为都统。大业元年卒,春秋八十有六。”〇按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15473408.html
  • 简论梁漱溟对唯识宗的理解和改造

    观宗、法性宗、空宗)严格对立起来。在《究元决议》(1916年)中,他把“唯识宗”称为“法相宗”这个贬义词,认为,唯识宗只能认识世间上的“法相”而没有把握出世间上的“法性。”很明显,梁漱溟占在中国佛教本体论的立场,即天台宗、华严宗,来批判唯识宗。[2]  不过,因为那时唯识宗受到学术界的关注,所以梁漱溟去了研究《瑜伽》(Yogacara-bhumi-sastra)、陈那(Dignaga)的《...

    梅谦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61973473.html
  • 窥基与唯识宗的创立

    窥基综合《瑜伽》卷六十四、《显扬圣教论》卷六所言的“四种世俗”义及《成唯识论》卷九所说的“四种胜义”为一体而将二谛开为四重,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唯识“四重二谛”说。窥基先将世俗谛与胜义谛各自开列为四...决定经三无数大劫修行圆满方证菩提,五种彼岸皆能到故。”依据此中所说,“如应者”是以“修五般若三劫分位”来说明《瑜伽》所说的“十三住果位”的。对此,窥基总结说:“或随自心变作,分限事绪,究竟总立时...

    杨维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3073524.html